人在做決定時極易犯錯。

 

我們自以為能精確評估未來感受,卻往往忽略未來與現在所處「情境」截然不同。當你飢餓,眼前食物讓你欲罷不能,等到一陣狼吞虎嚥,相同食物看了卻可能想吐。

 

還有一個盲點,就是我們經常過度簡化或美化目標

 

夢中情人如此美好,相守在一起應該就如置身天堂。但,兩人是否有共同興趣;是否互相關心、尊重;生活習慣是否能彼此適應;甚至與雙方家人的相處都是關鍵。每個當下的細節決定一切。

 

襯托世界著名風景的照片中人物看來多麼喜悅,生活多麼精采而豐富!即使那影像是自己,也會有一樣的感想。不過,我們卻忘記在捕捉這影像之前,可能煩悶的拉了數小時車、和身邊人鬧彆扭等一切不快。我們記得的是旅行中的精采。

 

步入婚姻、養育子女亦然。當然,選擇不走入婚姻或成為頂客族也一樣。

 

雖然身邊有太多例子可參考,理論上我們應該能做出正確評估,但有幾個問題。第一,別人的主觀感受及客觀條件不見得與你的相同,更何況,他人的表達也多半簡化、不精確,甚至不盡然是坦承的。就算不是刻意欺騙,也有可能因不理性的認知系統為了彌補錯誤決定所作出、用以保護自己的結論。畢竟,如果承認自己的選擇錯誤,人生該怎麼走下去啊!

 

我不是要論證結不結婚、生不生小孩的決定是對是錯,因為那沒有正確答案。我想表達的是,不要僅僅因為一個簡化、美化的想像畫面或當下的慾望就做出任何決定,尤其是重大決定。不管是嫁入豪門、娶個美麗大明星、買iPad/iPod、進入幾年就有機會賺幾千萬的未上市電子公司‧‧‧‧‧‧

 

最重要的是做了決定後在過程中的自在、滿足與快樂。如果你沒賺很多錢,但大部分時刻都過得清心自在滿足安詳,是不是勝過最後達到某種「成就」,過程中卻充滿焦慮、憤怒、恐懼呢?請別誤會我認為悠閒度日勝過辛勤努力,我是認為,不管哪種生活方式,都要聚焦在過程、而非結果

 

為什麼多數人怕考試?因為怕考不好、怕達不到別人期待、在意別人看法、怕這個怕那個,準備考試的過程其實不見得痛苦,是被我們過度在意結果的心態給搞壞了。當我們聚焦於結果,反而不能享受過程

 

有這種感觸是因為我有了兩個孩子──尚在襁褓中的外星人,及逐漸變身為地球人、接近豬狗嫌年紀的半外星人。

 

假日為了排解在家的苦悶,往往會想出門換個情境,前往適合一家四口的環境。想像中,一家四口乘車出遊,這不是汽車廣告中美好的畫面──姊姊呵護著弟弟、夫妻倆相視露出溫柔而欣慰的微笑?但真實的情況可能是,弟弟在哭、姊姊吵著要媽媽抱、媽媽在罵人、爸爸開車快抓狂。

 

到了設計感十足、戶外空間遼闊的餐廳,應該是個在陽光與綠意環繞下的歡樂、悠閒、享受美食時光。兩個人帶著兩個外星人,要有悠閒真是緣木求魚。一會兒這個哭、一會兒這個鬧,我老是錯估形勢還帶書出來讀,其實根本不可能讀到書。我這樣形容或許稍微誇大,但帶兩個小小孩出門絕對不輕鬆,因為沒有輪流照顧這回事。老實說,當小孩吵鬧不休時,我真的會興起為何要生小孩之嘆,縱然只在一瞬之間。

 

當女兒乖巧又不停撒嬌、當兒子一逗就笑呵呵、當女兒像個大人似的在呵護弟弟、當兒女每天帶給你驚奇,生養兩個小孩這件事似乎又變成極正確的決定。

 

綜觀兩年多來的養育經驗,像翹翹板一樣,有喜樂、有痛苦,而這痛苦多半來自於自己犧牲的許多想望。我無法真誠的告訴你養小孩是件美好的事,因為我自己也偶而處在困頓當中。有些事我無力改變,最終只能改變我自己的期待。

 

到咖啡店、餐廳悠閒閱讀是我人生的大享受,帶著兩個外星人我還有這種期待就是錯誤的癥結。問題來自於現實與預期的落差,如果無法做出正確決定,那就要小心自己的預期。

 

我也常在想,一如決定生養小孩,那些能生、卻毅然決然不生小孩的人真的很清楚自己的決定嗎?會不會只是充分發揮活在當下的精神,沒有真的思考或簡化、美化了日後人生的細節?

 

我認為每一種選擇都沒有對與錯,但做重大選擇時盡可能想清楚,最好多諮詢、觀察前輩經驗,尤其是那些條件與你相近、值得信任的。不要美化、簡化,更別為了和別人一樣而決定。做了決定以後,就要義無反顧,聚焦於過程問題發生,接受、面對、設法解決,如果真的不行,或許可以調整你的期待

 

這是我對自己的提醒,也是對你最真誠的忠告。不管任何事,應該都適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晉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