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thryn Schulz 是個獨一無二的「錯誤學家」,因為她寫了一本書On being wrong,探討犯錯的種種。書的網站設計很可愛,有些互動式的插畫。美國可能因為書的銷售較佳,經常有單書的網站,在台灣如果有做一個單一頁面的網站宣傳就算是強力推銷了。另一方面,我覺得不只是行銷。一本書如果傳達的是一個想推廣的觀念,專門建立一個網站與讀者互動應該也是個強化主張的方式。

這場演講Schulz以她自己在旅行途中誤以為一個標誌是中文開始講起,談到我們犯錯時陷入自以為是心態的危險。當我們知道自己犯錯,或許很糗、很不好受,可是事實上,我們犯錯時根本沒感覺!因為我們有錯誤盲點,我們當時完全陷入了自以為是的情境。

Schulz也提到會有這種自以為是的心態部分原因來自文化因素。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當個好學生,那些不寫功課、頑皮搗蛋的人都被我們視為不乖、犯錯的學生。我們避免被歸類為那種犯錯的人,我們保持著好學生形象,絕不、也絕不會犯錯。

我們相信,自己一直是站在對的那一邊;我們裡直氣壯。而這種心態是危險的!

當有人與我們的立場相左,我們容易產生三種假設:一開始我們認為對方的資訊不足,因為無知而不了解真相;當對方與自己的資訊量相當,我們便認為他是白痴;如果對方其實相當優秀,我們可能覺得他是邪惡的,故意扭曲事實,圖謀不詭。

我們知道了這些想法後,可能多半會認可Schulz的論點,但是,如果這時候產生的想法是:對對對,那個誰就是這樣.....而不是想想自己的錯誤,我認為那是非常危險的。表示你可能還是習慣性的覺得別人是錯、而自己是對的。

當然,這其中還有個弔詭之處。當我們要投入一件事,如果還一直想著自己可能是錯的,好像也不對。我認為,我們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對各種說法保持尊重。如果思考過,要去實踐某個想法時,就義無反顧去做吧!但是,隨時可以修正,不要以為自己一定是正義的一方,那永遠是危險的。

Schulz最後說得很好,我們的人生故事如果沒有轉折,一點都不精采。如果每個人的心靈之窗都是同一扇,看到的風景都一模一樣,這世界有什麼趣味可言。

我錯故我在。這就是人生。或許下次可以學學Schulz說的這句話:我不知道...... 或許我錯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晉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