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超過三十年,我已經記不大清楚那次考的科目是哪一科了(生活與倫理?),但小學二年級的那次月考錯的唯一一題卻如此鮮明存在我的記憶中。不僅是題目,還有老師訂正時的模樣、我的辯解、以及媽媽笑著對別人訴說這件事的畫面。

那是一題是非題:晚上睡覺時要把窗戶打開。

這題真是太簡單,我充滿信心地回答了──X

結果,當老師義正詞嚴的告訴我們,窗戶打開才會通風時,我還是充滿疑惑。因為,我媽明明每天在我睡前都叮嚀我要把窗戶關上啊!據我媽後來的解釋是,窗戶打開怕我會冷。但這樣的題目真的有標準答案嗎?

或許,你也遇過類似的狀況。

我們的教育制度,追求著標準的單一解答,把學習的脾胃都打壞了。我們只求分數高、只想聽正確答案。錯誤的解法、解釋就不要講了,浪費時間。我們比較在意的是,考試會不會考;這樣寫會不會有分數。到頭來,我們在學校的種種行為並不是真正的學習!

過去封閉的時代,我們沒有其他資源獲得「知識」,很多東西我們只能單向接受。如今,許多的知識都可以搜尋到,如果學校還是用同樣一套方法教學,就真的是很可笑了。

Diana Laufenberg是個社會科學老師,從七年級到十二年級都教過。她不認同這種追求單一答案的文化是學習。在她眼中,學習不是這麼狹隘。她強調體驗式學習,要從實踐中、從失敗中學習。要擁抱失敗

這過程中,老師並不是給個標準答案就好。要提出有趣的問題,要帶領學生去追尋答案。其實,這過程所需要的準備遠遠超過一言堂式的教學。因為要面對各種可能的狀況、要隨時傾聽學生的聲音,老師自己不能沒有融會貫通。

印象中,美國的教育比起台灣要活潑許多,沒想到這樣的問題也很嚴重。台灣又是什麼狀況?只怕更加嚴重。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TED 學習 教學
    全站熱搜

    陳晉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