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文章所提到的是在修行上的方法, 也就是觀息與內觀.
在這裡所要講的是從我的觀點來看, 做這些練習的作用.

首先我想提的就是去除習性反應.

為什麼我們會產生痛苦? 無論是老 病 分離 死亡 甚至是得不到想要的東西 都讓我們痛苦.
佛陀利害的地方就在於他努力的找出痛苦的原因, 並想根除這些痛苦.
想消弭痛苦, 就必須先了解苦是如何生成的.

苦的生成可以分為外在和內心兩個層面來探討.
佛法裏所說的五蘊 -- 色 識 想 受 行.
其中所指的就是我們身體和外在環境的接觸, 包含了眼 耳 鼻 舌 身.
簡單的說, 就是外在環境所帶給我們五官的刺激.
識 ---> 想 ---> 受 --->  行 則是內心產生感受的順序.
當我們的身體接觸外在刺激或是從內心自發出一個刺激. 首先我們會覺察到這個"東西" ().
一旦有了"識", 我們開始對這個刺激貼標籤 ().        
貼了標籤以後, 我們便產生愉悅或是不愉悅的感受 ().     
愉悅的感受讓我們巴著不放, 唯恐失去==貪求;
不愉悅的感受令我們避之惟恐不及, 想速速甩掉==瞋恨. ()

這最後一個階段的"行", 就是所謂的習性反應, 也就是貪求或者是瞋恨的心.
識 -->  想 --> 受 就我對人腦的了解, 我們是無法控制的.
以恐懼為例, 這是存在於我們的基因, 保護我們生存的機制.
什麼都不恐懼的人, 在演化上老早就被淘汰了. (比如走在草叢中見到毒蛇還無警戒的和牠玩; 在野外見到飢餓的獅子老虎還大剌剌的在其面前走過)
所以我們無法切入前面這一段, 唯一可以控制的就是"行"(習性反應)這個階段.

也就是說, 瞬間的愉悅 不愉悅的感受我們或許難以控制, 但我們能夠做的就是不去對這些感受起反應 --- 不貪求, 不瞋恨 ====> 不會希望愉悅的感受一直存在; 也不會希望不愉悅感受快點離去 ---> 也就是保持一顆平衡的心.  (平等心)

在內關的過程中, 我們透過觀察"自我"了解到所謂的我根本是虛幻的, 我們的身體不過是隨時都在變動的微小粒子所組成, 這一刻的你和下一刻的你完全的不同.
觀遍全身內外也找不出"自我", 那我們到底在執著些什麼呢? 要記得一件事 ---> 一切都是會改變的!!!
透過觀息與內觀, 我們也學著讓自己能活在當下, 真正的覺知到當下的自己. 例: 吃飯的時候, 真正感受食物的滋味, 而不是煩惱著等一下的工作

另一個內觀重點就是保持平等心.
內觀過程中會感受到像電流般的酥麻感(愉悅感受);
也有因為盤腿久坐的痛覺(不愉悅感受);
不管什麼感受, 不要去產生習性反應.
不會因為觀察到愉悅的感受而一直停在某一處做觀察, 甚至產生了貪求, 如此就成了感受的遊戲, 完全失去內觀的精神.也不會因為不愉悅的感受而起瞋恨心, 頻頻想換姿勢.
只要保持平等心, 我們甚至可以發現一些痛的感受是因為我們太容易起瞋恨心, 稍微不舒服就想逃, 心一不平衡, 痛的感覺越來越明顯.

仔細想想, 生活中的所有痛苦真的不外乎來自貪求與瞋恨.
不斷的執著, 痛苦也不斷加劇.
如果能保持平等心, 你會發現, 我們真的可以成為心的主人, 真正的主人!

如果你什麼都不想記, 請記得兩件事就好 ---- 覺知 && 平等心.

跟我熟的人應該知道, 我時常思考快樂, 成功, 人生意義等事情, 看了不知多少心理書籍.
常看一些書以後覺得很振奮, 尤其許多書教我們一些方法我覺得很不錯, 就會試著實行
也常給自己定下一些規範, 為的就是想過有意義, 快樂的人生. 但是我的困惑一直存在著.
可以說, 多數的方法都只是治標不治本.

內觀時以及內觀後, 我將所有的困惑提出來再做思考, 都可以得到清楚的答案, 心真的是無比的清明. 
當然還有許多努力的空間, 不過我想告訴你, 覺知 && 平等心 讓我受用無窮.

願你能達到真正的 快樂 安祥 和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晉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