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到Daniel Kahneman這名字覺得很熟,查了一下背景,竟是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再看看他做的研究,我腦中的記憶乍現──他與長年的研究夥伴Amos Tversky的名字其實經常出現在其他著名作者書中,不管是行為經濟學、選擇與決策、甚至是快樂的書都有!事實上,Kahneman與Tversky根本就是行為經濟學的創始者。只不過,Tversky已經去世,沒能拿到諾貝爾獎。所以說,要拿諾貝爾獎的其中一個條件就是要長壽啊。

看著Daniel Kahneman的經歷,有種被震撼到的感覺。一方面他做的多半是創新的研究,之後卻變成主流;另一個原因是,他做的研究都是我這幾年非常有興趣、讀了許多相關書籍的領域!那些我崇拜不已的作家,算起來全都是他的後繼者。

Kahneman最早的領域是認知科學的視覺接收專注力研究,後來的研究包含了選擇與決策以及改變經濟學範疇的行為經濟學(我覺得這兩個領域很類似)。近年他的焦點放在快樂心理學(Hedonic Psychology)。

這場演講談的就是快樂。通常快樂的演講聽了我都會很快樂,但很少有極大啟發,主要是因為我讀過、想過很多。贊同的還是贊同,有幾個點覺得沒解答到的依然沒有答案。但這場演講卻讓我產生有一種Bingo的感覺,認為這樣的方向有機會把一些矛盾解開!

首先,Kahneman提到關於快樂的三個認知陷阱

1. 不願承認快樂並不簡單

2. 體驗我與記憶我的混淆

3. 過度重視快樂回憶的錯覺

第一點的說法就打動我了。快樂的書籍何其多(我書櫃裡就不知道有幾本),雖然很多都是好書,但我看來看去始終覺得關於快樂是什麼這件事非常模糊。快樂或許只是個泛稱,其實可以再細分成很多不同的感覺。

這演講主要講的是第二點:體驗的我(Experience)記憶的我(Memory)

體驗的我就是此刻的我,與回憶的我完全是兩回事。想要讓自己快樂,首先要弄清楚你到底是要哪一種快樂。

這段演講密度太高,我得另闢專文好好組織一下。先寫到這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晉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