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EQ到綠色EQ


十幾年前我在淡水海邊當兵時,班哨定期會收到新書,但常常都是些冷門書籍。有一次竟然進了一本當時很暢銷、由丹尼爾‧高曼所著的《EQ》,班哨內愛看書的同袍不多,讓我得以隨時閱讀此書,度過不少充實的時光。說起來,現在我們口中常講的EQ,就是源自此書。


最近,丹尼爾‧高曼出了一本與心理學比較沒那麼直接相關的書:《綠色EQ》,英文書名是Ecological Intelligence(生態智能)。顧名思義就是要我們培養出另一種智能來保護已經陷入危險的地球。


培養新智能


人類能生存到今日,自有趨兇避吉的本能,但這些本能多半只有在發生立即危險時才會作用。例如有人向你揮拳時,你連想都還來不及想,就反射性地避開。但面對地球的危難,我們尚未發展出應對的本能。我們或許知道氣候開始因為我們的行為而暖化了,但好像日子還是過得好好的;雖然天氣怪異,不過大部分的時候都還蠻舒服的......於是,我們就像鍋子裡慢慢被煮沸的青蛙,繼續過著相同的生活而不自覺。


其實我們比青蛙好一點,至少我們知道出狀況了、多數人也很在意。只不過沒有立即危險,再加上不知道能做些什麼,讓我們幾乎毫無作為。如果我們很清楚的知道能做什麼,例如,進行消費時,知道所有選項的真正衝擊,是不是就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在適當的情境下,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會有所改變的。問題在於,我們的資訊不足,而且似乎太複雜。


高曼主張,要培養綠色EQ有三個要點:
1).
了解自己造成的衝擊
2).
追求進步
3).
分享學習成果
要了解自己的衝擊,我們需要的是自覺;在追求進步與分享學習成果這兩點上,則必須仰賴集體力量將資訊集結,同時透過分享與回饋,隨時修正新的資訊。要做到這些,可以借助網路的力量。只要有個合適的平台,甚至可以結合手機,讓人們隨時可以分享相關資訊。


商品徹底透明化


本書中最重要的論點就是追求商品的徹底透明化。透過工業生態學(Industrial Ecology)的生命週期評估,讓商品從製造、使用到丟棄、各階段造成的衝擊,清楚呈現。這衝擊不僅限於地球環境,包括我們的健康以及社會的公義都要周全考量。


一旦有了資訊,呈現的方式也必須簡單才能奏效。當我們進行消費,如果要讀一堆看不懂的專有名詞才能做出選擇,恐怕沒幾個人有這樣的耐心與知識。書中以紅黃綠三個等級為例,消費者甚至可以關注範疇的衝擊資訊(地質圈/生物圈/社會圈)。不滿足於簡單資訊的人,也可以進一步查詢這個資料庫。


如果真有這樣具公信力又簡單清楚的資訊,關心的人很容易就能做出選擇。不過,誰來做呢?在美國,已經有人(Good Guide Inc.,http://www.goodguide.com/ )試圖在進行。在台灣,我覺得必須由專業且非營利的單位來執行,如果是營利單位也必須排除任何評鑑商品的利益關係。


評鑑為較差的商品,自然銷售就會變差,生產單位被迫必須做出改變。消費者等於是用鈔票當選票,對環境的保護做出一份貢獻。


要達到這個境界或許還要一些時日,但我們可以從現在就開始培養綠色EQ。了解到自己對環境造成的衝擊;願意用心吸收環境新知;不要過度消費;消費時要留心商品對環境、對健康、對社會的衝擊;小心那些漂綠商品誇張的宣稱。


整個系統雖然複雜,我們所做的決定不一定全然正確。但只要有心,我們很快就能集合眾人之力,讓市場的力量迫使產品製造者改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晉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