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或許知道,蘇格拉底喜歡透過口語辯證的方法,反覆提出問題,激發出自己與對談者深刻的思考。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蘇格拉底的時代,文字才正要被使用。

 

對此,蘇格拉底憂慮不已,認為文字的出現將使人們的思考變得淺薄。

 

從我們現在的角度來看,人類文明的快速發展絕對得歸功文字。有了文字,我們得以記錄、閱讀、精確傳承各種事物的細節,後人可習得前人教訓,不必再走過相同的失敗之路。這樣說來,不禁覺得蘇格拉底真是太多慮了。

 

但蘇格拉底不是沒有理由的憂慮,在《普魯斯特與烏賊》一書中整理出蘇格拉底的觀點:首先,蘇格拉底斷言口語上的言談與書寫文字,在個人智能生活上扮演的角色非常不同;其次,他認為書寫文字在智能上的新需求,較不嚴謹,對於記憶以及知識內化的基礎具有毀滅性的影響;第三,蘇格拉底極力推崇口語言傳在社會品性與美德發展的重要。(P.108

 

他的想法不是沒有道理,只是忽略了文字能帶來的好處。

 

網路時代的到來,讓文字使用又邁入一個嶄新階段。除了大量即時的資訊,E-MAIL、社群網站、COPY & PASTE功能更加速了資訊的流通;過去視為閱讀同義詞的紙本書,也逐漸式微,電子書不知在哪一天就會爆發成為完全的主流。這些轉變,看起來好像都不壞,但如果蘇格拉底重生,眉頭勢必會更加深鎖,對於人類文化的未來感到憂心。

 

我,活在這的轉變的時代。我,是憂慮的。

 

我知道網路所能帶來的好處,也知道未來勢必會出現我此刻無法預測的其他功用。我明白蘇格拉底之前的憂慮現在看來是多麼可笑,也檢討過自己是否太守舊、古板不知變通。但我還是要真誠說出我對這件事的看法。

 

人與人之間的口語溝通,即便是面對面,都常有會錯意的時候,因此若想覓得真實的意義,必須不斷詰問,直到滿意方休。文字的出現彌補我們短期記憶的不足,善用文字,可以讓道理呈現得更清楚。但是,當我們過於依賴它,思考的深度反而會減少。

 

如果說,思考一件事到透徹地步像是往地下挖五層樓的深度,過度依賴文字,有時會產生錯覺,我們以為已經思考到終點,但其實只挖了兩層樓。文字是絕佳的思考輔助工具,但如同其他事情,工具用過頭會忘記初衷。

 

網路時代這情形更加嚴重,或許是因為網路的開闊性,我們更容易迷失在網海中,思考完全沒有深度。才挖一下,馬上又換個地點挖,結果當然連一層樓深度也挖不了。我相信許多透過網路創作出來的文章、甚至是論文,作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乍看下卻言之有物,結構嚴謹。YAHOO知識網上的許多回答者,只是幫你的問題做個搜尋,再COPY&PASTE給你看,表面上的知識大寶庫,卻是一再重複,而且大半都是馬上可搜尋到的「知識」。

 

當然,網路也是工具,如能善用,它絕對是把可以幫助我們披荊斬棘,通向真理的倚天劍。問題就在於──人性。當刺激太多,我們無法不受影響。不只是排山倒海而來的龐大資訊,還有各式各樣的誘惑。即便我們已經探索過自心,理智上知道某些事物不是我們想追求的,但過度容易取得、或自動出現到面前的刺激,會撩動人的潛意識,讓我們無法平靜、專注。這樣,網路不再是倚天劍,卻變成萬頭鑽動的毒蛇,啃噬著我們的心。

 

一定有人能善用工具,但比例是多少?當多數人不再深刻思考問題,只是盲目追逐蹦入眼前的各種誘惑(而這些誘惑又多半是過度資本主義下衍生出的產物),這世界的遠景將會如何?科技更發達、經濟更繁榮,然後呢?

 

另一位哲人柏拉圖是贊成文字的,他也察覺到老師蘇格拉底真正對抗的不是文字,而是「喪失檢視語言的能力」,以及未「傾我們全部的智慧」來使用文字。(《普魯斯特與烏賊》,P116

 

或許只是我老古板,錯以為現代人會因網路的興盛反而失去駕馭文字、語言的能力,而這能力也正是深度思考的基礎。我希望我是錯的。如果我持續觀察後憂慮還是無法消除,縱然杯水車薪,我想對抗它。

 

用教育來對抗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陳晉茂 的頭像
    陳晉茂

    尋找平衡點

    陳晉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