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bassadors from http://www.linesandcolors.com/2006/05/09/the-ambassadors-hans-holbein-the-younger/
上面這幅畫是我去英國國家藝廊參觀時最喜歡的一幅 -- 「大使」。看似一般的人物畫,卻暗藏玄機。
左邊的主角身著華服,意氣風發。身邊事物,不管是古琴、地球儀、書、筆記、研究科學的儀器......都顯示出主角是個學識豐富、生活多姿多采的人。這樣的人生,何其精采! 讓人羨慕不已。
Ambassadors from http://www.linesandcolors.com/2006/05/09/the-ambassadors-hans-holbein-the-younger/
上面這幅畫是我去英國國家藝廊參觀時最喜歡的一幅 -- 「大使」。看似一般的人物畫,卻暗藏玄機。
左邊的主角身著華服,意氣風發。身邊事物,不管是古琴、地球儀、書、筆記、研究科學的儀器......都顯示出主角是個學識豐富、生活多姿多采的人。這樣的人生,何其精采! 讓人羨慕不已。
大英博物館正門愛奧尼亞式廊柱
去年的英國行,大英博物館本就是主要標的,計畫中至少要造訪兩次,結果沒安排好、加上還有不少想去卻沒去的地方,導致最後只參觀了一次,也算是小遺憾。在那原本設定是第一次的參觀行程,我排除亞洲及非洲的部份、將語音導覽中的重點項目逐一瀏覽。即便只挑重點,一下午的時間也無法完成。所以,挑語音導覽有介紹的部分欣賞是個不錯的策略,可以對博物館內精采的文物有個比較完整的輪廓。
回國後,我讀了一本《大英博物館的故事》,一讀之下,覺得沒在造訪大英博物館前研讀真是可惜。這本書由和倫敦頗有淵源的日本文學教授出口保夫所著,書中介紹大英博物館從草創時期到現在的許多故事與人物,以及一些我在參觀時有注意到、卻不知其背後故事的重要展示品。如果事前就知道,參觀起來一定更有意思......
遊河的終點:康橋
當撐篙人路易用中文說出「徐志摩」三個字時,我真是嚇到了!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一詩,正是在最後一次離開劍橋時訴說對此地的眷戀。據說,康橋對徐志摩來說意義重大,他曾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徐志摩曾在此地的國王學院旁聽七個月,劍橋的美更使徐志摩開啟對詩的靈感、開拓了他的人生,也難怪他離開時會如此不捨了。
羅馬浴池的羅馬人雕像遙望遠方的巴斯修道院
巴斯的英文為Bath,不就是洗澡的意思?
這個地名不是巧合,巴斯剛好就是著名的溫泉小鎮,古羅馬人就在此興建浴池,並以水神蘇利絲之名來為此地命名。不過羅馬人離開後,這裡逐漸被遺忘,淹沒在黃土之下。當薩克遜人來到此地,早已不見浴池痕跡,但還是依照過去傳說稱此地為巴斯(Bath)。許久之後,一名洗衣的婦人發現地下潺潺冒出的溫泉,羅馬浴池才又重見天日。
舊皇家海軍大學的雙教堂之一
小時候為了考試,要記住哥倫布哪一年發現新大陸,麥哲倫又是在哪一年環繞世界一週。這些人在課本簡單的描述裡是大無畏的英雄、航向未知的勇士。卻不知道,也因為這些人前仆後繼的嘗試,造就了西班牙、葡萄牙及後來荷蘭、法國、英國的海上霸業,世界的不平等與掠奪也因此展開。這些國家靠著先進武器,強奪毫取了其他土地的資源。我印象很深刻的是西班牙僅僅靠著十幾人的騎兵隊,就把強盛的印加帝國千萬大軍擊潰,進而造成印加帝國的滅亡!
舊皇家天文台的子午線標記處
格林威治是個耳熟能詳的地名,因為我們常聽到的格林威治標準時間就是以此地命名,之前我想來只因一個期待:站上子午線,同時踏上東西半球。
不過,這個城鎮絕對不是只有這樣,它不但有舊皇家天文台,國立海事博物館,過去皇室的居所、皇家海軍大學,更是個風景美麗的城鎮,難怪會在世界遺產的名單中。
要從倫敦來此其實很方便,可以做地鐵或者巴士,還可以搭觀光船沿泰晤士河到達,我選擇的是地鐵。一出站我就朝山坡上的舊皇家天文台走去,途中會經過舊皇家海軍大學、國立海事博物館以及皇后宅邸(Queen's House),全都值得花時間一遊。這一篇我想先談舊皇家天文台。
倫敦塔的白塔
對於城堡,我是充滿想像的,總希望自己這輩子能夠多參觀幾個「雄偉壯麗」的城堡。不過,就像小時候對異性的幻想一樣,都帶有那麼點不切實際。所以當我在2004年在捷克看到一些「城堡」時,心中不免想著:「咦!這就是城堡嗎?!」實在和我想像中的城堡有點差距。
當然,奇幻奪目的城堡是存在的,但大部分的城堡卻是實用而不華麗的。尤其是年代久遠的城堡,沒有高超建築技術加持,外觀自然是更加平實。況且,防禦功能才是最重要的事吧。
倫敦塔給我的感覺就是如此。將近一千年前,諾曼大帝(威廉一世)征服倫敦後便依著過去羅馬人在泰晤士河畔建立的古城牆蓋起的著名的白塔,現代人看來覺得平實的建築在當年或許非常讓人震撼。之後中世紀的歷代君主也紛紛往白塔外圍進行擴建,有些人建設得多、有些人沒什麼建樹,一代又一代,最終形成今日的倫敦塔(Tower of London)。
運河中柳樹及建築的倒影
十年前在美國讀書,閒來無事就喜歡到海邊晃,一次來到一個名為那不勒斯(Naples)的海邊,驚為天人,從此愛上了這地方。加州的美麗海岸何其多,這個與義大利城市同名之地,竟讓我念念不忘,其原因就在那運河與兩岸各具特色的建築。這些建築的規模與加州一般的豪宅有段距離,卻更有個性。走在運河旁,我可以近距離接近這些房子,而主人們往往門戶大開,讓過往行人得以一窺其室內裝潢,甚至可以清楚觀察窗邊慵懶的貓咪。現在想想,這些房子主人好像有那麼點炫耀的味道。如果真是這樣,他們的目的也達到了,我當時的確興起「有錢真好」的想法。運河邊停靠著一艘艘遊艇,想必也屬於這些人家,想出海隨時就可以行動,羨煞陳某啊。
查令十字路站
在英國旅行期間,我幾乎都是仰賴俗稱「管子(Tube)」的倫敦地鐵作為交通工具。會被稱為「管子」據說是因為車廂的上方皆呈半圓形,不過我想在地下形成這樣四通八達的路線,也真的很像是水管......
老實說,我對於英國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期待。它在我的旅行清單中,排名絕對是在十名之外。這次因為拜訪妹妹的緣故,卻意外發現這裡的許多好,說真的,這是個還蠻適合我旅行的地方。
刻版印象
幾年前,好友蘇喬治到英法二地度蜜月,回來送了我一個刻著倫敦塔橋的鑰匙鏈,就像是巴黎鐵塔之於法國,倫敦塔橋成了我對英國的主要印象。另一個想到英國就聯想到的事是它的高物價。再說到對於英國人有什麼印象,我記得的是以前從報紙讀到的:英國男人平均身高182公分,全世界最高!坊間許多書籍所提到英國人的刻版印象都是嚴肅、具紳士風度,而我對英國人則有另一個特別的刻版印象:那就是「英研究」。
因為妹夫到英國讀書、工作之故,妹妹與外甥也跟著在英國待了三年,十二月初即將返國。我如果不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到英國走走感覺實在可惜。也要感謝老婆的大力支持,這次才得以展開為期兩星期的英倫之旅。自女兒出生後這還是第一次與家人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