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京都前當然得做些功課,我到京都本就希望以隨興方式散步,因此對純旅遊資訊的書沒有太大興趣,這類書籍只需在出國期間帶著查詢即可。會引起我興趣的是那種能給我啟發、感動的書。像是壽岳章子的京都三部曲系列、像是舒國治的《門外漢的京都》。
《門外漢的京都》是那種乍讀之下沒什麼,卻越讀越有味的書。舒國治從不同角度談京都,有些我原本就有所感,有些則是被他點出來以後才懂得欣賞。像舒國治這般深入的觀察或許才是懂生活、懂旅行的人。旅行不該只是在乎有沒有去到某個地點、有沒有賞到盛開的櫻花、有沒有拍到美美的照片......
這些是旅行的部份,但不是最重要的核心,最重要的是當下體驗。
這種體驗來自用心感受。
舒國治書中有張照片,白川邊的一顆柿子樹。這棵樹長在民宅旁,她的枝幹橫到白川中央,還用了根棍子架住避免傾頹,照片中柿子樹枝葉繁茂,讓我錯以為柿子樹自川中長出。這是顆不甚起眼的樹,但舒國治對這樹很有感覺。這種感動不是一個只趕著要去賞櫻、賞楓的遊客會有的;那是真正花時間,用心閒逛、感受的人才能產生的體驗。
看著書中黑白印刷照片的當下,我對於樹在何處一點概念也沒有,只覺得這應該是個偏僻小地方,也未興起一股尋覓的慾望。
說來弔詭,但舒氏風格就是隨興晃盪,如果你很刻意地要跟隨他的腳步,就遠離了這精神。我們或可挑幾處他推薦的地方走走、試試,看看舒國治的脾味是否與自己相同,但若要學習他那份悠哉,只有自己去閒晃、感受了。如此,你會找到自己的那間私房咖啡店、讓你感動的某棵不知名小樹。
重要的還是「自己」的感受。
後來,我又看到了這棵柿子樹照片。那是王盛弘PO在臉書上的、與舒國治的拍攝角度一模一樣的照片。我看到時心中真佩服王盛弘追隨舒國治腳步的精神。
在京都,我住的民宿Shilakawa,正是白川──從民宿小巷子走出來就可見到兩岸垂柳的白川。這樣的形容或許會讓人以為這是個偏遠郊區,不,這是個住宅區,地下鐵東山站只要過個馬路再走幾步就到。
第一天晚上我拉著行李箱走出地下鐵沒幾步,就是三条通小橋,等著過馬路時,我往後方一望,白川與兩旁民宅的景象有種熟悉感,但天黑無法確認。
第二天一早出門,我走到原地,翻開《門外漢的京都》比對。
「妳看,這就是舒國治書裡的那棵柿子樹!」我興奮地告訴身邊的老婆,好像中了樂透般。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