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拉威爾是個讓我佩服的作家。他所寫的《引爆趨勢》及《Blink 決斷兩秒間》都是深具啟發性的好書。
他具有看破事物表象,深入分析底層原因的能力。
而且他不是隨便瞎掰,總是引經據典,以科學實驗和現實生活的例子加以佐證。
這樣的觀察力與分析力是我很想具備的......
這本《異數》探討的是成功的原因。
老實說結論我們並不陌生--成功不是光靠努力與天份,還得仰仗機運。
但過程中的推理以及一些發現還是深具啟發性。
其中比較讓人印象深刻的有幾件事:
1). 加拿大國家青少年冰上曲棍球選手的出生月份多在年頭。
許多台灣人一看到這種結果又會搬出星座理論。(這樣的文化完全變成顯學,讓人不知教育所學為何......)
作者深入分析發現一件事:加拿大的入學制度是從一月一日到十二月三十一日。
也就是平均來說年頭生的人在體格上比年尾生的要高大。
這件事實影響之處在於,較高大的孩童一開始接觸曲棍球運動時容易有較好的表現,
並因此受到鼓勵,更加努力又導致更多的鼓勵形成"馬太效應"。
2). 亞洲人數學好除了與語言結構有關外更與辛勤種稻的文化有關。
作者提到亞洲語系在數字上的唸法短截,容易記憶複雜的數字。
另外一點是種稻的民族必須刻苦耐勞才能有所收穫,
而這樣的文化使得這些民族會花更多努力用功學習。
不過關於這一點我個人有些疑問。覺得其實還有更多的原因在其中,應該不只這麼單純。
3). 智商就像籃球員身高,夠高即可。
智商只要高過一個門檻,就達到成功所需條件。
葛拉威爾以籃球員為例,我覺得頗有意思。
就像要在NBA出人頭地沒有足夠身高的確難以達成。
(我能想到的只有Bogus、現今的Nate Robinson,而且他們都還算不上是明星。)
但不必長得像姚明一樣高,有喬丹的身高就可以了!
4). 專業的培養需要一萬小時的努力。
這點我很認同。如果一天投入三小時,必須持續十年的時間才能有所突破。
所謂十年鑄一劍,道理即在此。
運動選手的培養,某領域專家的養成,沒有花上十年都很難達成一定成績的!
即便是像莫札特,少年時期似乎就有驚人表現。(而且有可能是大人幫忙,也因此加強他持續努力下去的效應......)
但據說他真正偉大的作品也是在十幾二十歲才出現。
5). 出生年份大有關係。
這是絕對的。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葛拉威爾特地列出當前軟體界的一些巨擘,像是比爾蓋茲、保羅、賈柏斯、比爾喬伊等人,
全都出生於1955年前後。太老或太年輕都不行,主要當然是因為個人電腦出現的時機。
看看台灣電子業不也是如此?施振榮那幾屆的交大電子系學生一堆大老闆,真的是因為他們特別優秀嗎?
我想也是天時 地利 人和所致。當然,前提也要這些人本身的努力。
但成功的定義為何?在葛拉威爾的敘述中,成功的表徵是很狹隘的,我無法認同。
像是分析天才的章節中出現的IQ195的超級天才藍根。
葛拉威爾以他為例,闡述智商不是成功的保證,環境所成就的「實用智能」也是一大關鍵。
章末描述現今五十多歲的藍根生活的現況--
住在鄉下養馬農莊照顧牲畜,與太太過得幸福美滿,每天閱讀、思考、研究解決許多問題而樂在其中。
作者對照哥本海默,指出藍根因為缺乏「實用智能」而不能尋求到其他人的認同幫助、推銷自己,空有超高智商與諸多研究,卻沒有論文的發表或著作,彷彿暗示著藍根是個悲慘的失敗人物。
但是很奇怪,我怎麼覺得藍根過得非常快樂?
成功的定義絕不是只有功成名就、有錢有勢有權。
葛拉威爾的分析很有意思、多半也很有道理,但是我想他對於成功的觀點很「傳統」。
其實,只要達成自己設定的目標,過得快樂、能幫助他人,這就是我心目中的成功了。
只是有時連「自己」設定的目標都是社會框架賦予給你的,這才是人最可悲之處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