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Sheena Iyengar是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專門研究「選擇」,著有《誰在操縱你的選擇:為什麼我選的常常不是我要的?》。如果你在今天(100/03/30)看到此文,博客來剛好今天這本書六六折,是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一個從小就全盲的人能夠有這樣的學術成就,Sheena Iyengar本身就是個傳奇。不但為許多盲人帶來希望,更讓我們這些明眼人沒有理由為自己的條件找種種藉口!

這段演講先從她到京都喝綠茶想加糖的經驗談起,說明美國人與日本人在觀念上的差異。並指出美國人對於選擇的三種不一定是正確的假設:
1. 自己做的選擇最好。
2. 越多選擇越好。
3. 不要對選擇說不。

她舉一些實驗為例,說明這些假設不見得是對的。當選擇太多,反而會帶來壓力,會造成決策的癱瘓;有些情況下,堅持自己做選擇帶來的反而是負面的結果。

這些結論我在許多書本中都已經了解(有些書所舉的實驗也是來自Iyengar)。但Iyengar最後說的一些話對我很有啟發。

她以詩作為隱喻,引述Robert Frost對詩的看法:詩,就是在翻譯過程中失去的東西。我一開始聽到這句話,深表贊同。畢竟,不同語言有時很難傳神的表達出原作的精神。但下一句話則是Joseph Brodsky說的:詩,就是從翻譯過程中得到的東西。哇!也有道理。不同的語言、文化,會創造出更多不同的解釋,更豐富了原有的創作。

Iyengar想表達的是,敘事及翻譯的手法,因為不同地區、不同文化會有不同,我們不一定要全盤接受,但可以去欣賞不同的故事。關於選擇,或許也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但我們也要試著去了解其他選擇方式的原因,以開放的心去尊重、欣賞。

接下去幾天,我會把焦點放在關於「選擇」的演講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晉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