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打罵教育,我最近有些新想法。

我曾參加森林小學師資培訓課程(有許多不同專家針對不同主題進行演講,師資中甚至有唱作俱佳的王小隷導演、曾任衛生署署長的陳建仁、還有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蔡英文!非常精采的課程),對於汐止森林小學的理念有許多讚賞之處,但不免也存在著疑慮。

強烈贊同的是人本基金會反對體罰的觀念。

如果體罰是一種用心之下採取的有效手段,我不認為有問題。真正的問題是,我不相信教育體系下所有老師的素質。當身為老師的人在沒有用心、甚至是恣意發洩自己不成熟情緒的狀況下,任意對其學生採用體罰手段,這樣的體罰大大有問題。而且,在我求學的印象中,似乎不曾見過有人是因為體罰而改正行為的。

既然不能保證人的素質,就不該賦予老師這樣的權力。老師該採取的是其他方法──用心的方法。或許有些老師看到這種講法會不滿,其中應該有人是根本沒有真正用心過,體罰是他心中立即浮現的唯一手段;有些人或許真的努力過,但遇到了讓人寒心的學生。如果是後者,我很能體諒,但是對付這種學生,打的策略恐怕也無效。況且,正如同辦案的警察,或許有些刑警能藉由刑求手段取得真相,但當人人都認為自己就是那其中的少部分刑警時,就會有更多的江國慶。

對我來說,體罰也是一樣。它或許在少數情境下會發生作用,但當有權力使用的人無法有效使用時,他就是一種災難。極權主義、刑求、體罰,在本質上都有些共通之處。

但是,我反對森林小學過於以人為本,連罵都不罵的理念。

依照我的了解,如果有學生不想上課,森林小學老師是容許他們在教室外遊盪的!對於森小的老師們,我相當佩服。不打不罵,以學生為本,那要付出許多心力。我也相信,森林小學的學生在絕對的標準下是比較「快樂」的。但是,在這樣的系統下,學生猶如溫室裡的小花,離開森小之後呢?對個人而言,快樂這件事是相對的,在「快樂跑步機」的概念中,不管你是中了樂透還是半身不遂者,他們大多會「適應」跑步機上的「速度」,最後我們以為這兩種人的快樂程度應該很明顯的有差異,事實上,並不會有太大的分別。

更重要的是,不少人的成長,是在某個被罵的情況下震撼出來的。當世界的一切都以自己為中心,順著自己的意,我認為這樣的環境有可能阻斷某些成長的契機。

另外一個我認為不會讓小孩去就讀汐止森林小學的原因是住校。住校的優點不是沒有,但小學這階段我認為是早了些。父母與小孩最寶貴的相處時間也不過就是他人生的前十年左右,如果在小學就住校,失去許多與父母相處的時間,我覺得很可惜。

從樂樂出生後,我秉持自己對於打罵的想法,設定了不打小孩的原則。一歲後開始會透過責罵、處罰來教導。

不過,樂樂三歲以後,許多言語的規勸與罰站似乎無法導正一些我認為很不應該的行為,心中常有掙扎,不知該怎麼做。丈母娘之前拿了兩枝細竹子給我們作為管教工具,我還有些不以為然,認為打小孩是不對的,很容易只是情緒的發洩。

最近,在看了林奐均的《沒有不受教的孩子:以愛為後盾的K.I.C.K. 教養法》以後,我被說服了!下篇文章就來談談這K.I.C.K教養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晉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