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我對於英國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期待。它在我的旅行清單中,排名絕對是在十名之外。這次因為拜訪妹妹的緣故,卻意外發現這裡的許多好,說真的,這是個還蠻適合我旅行的地方。
刻版印象
幾年前,好友蘇喬治到英法二地度蜜月,回來送了我一個刻著倫敦塔橋的鑰匙鏈,就像是巴黎鐵塔之於法國,倫敦塔橋成了我對英國的主要印象。另一個想到英國就聯想到的事是它的高物價。再說到對於英國人有什麼印象,我記得的是以前從報紙讀到的:英國男人平均身高182公分,全世界最高!坊間許多書籍所提到英國人的刻版印象都是嚴肅、具紳士風度,而我對英國人則有另一個特別的刻版印象:那就是「英研究」。
怎麼說呢?許多報紙上的科學報導,經常都是「英研究:......」。內容往往譁眾取寵而不太嚴謹,感覺都是還未證實就發表的成果。這讓我對於英國科學研究的品質有些疑慮......
另外,過去想到英國,我特別會想造訪的地點有大英博物館及溫布敦草地網球場。大英博物館從小就常被提起,不過多半也帶些負面印象,因為被提起時不免會聯想到其豐富的館藏是藉著掠奪他國所豪取的各種珍貴文物。過去我只要一想到大英博物館,第一個想去看的就是埃及木乃伊。溫布敦則是網球四大公開賽之首,多少網球選手的夢想就是在此獲得榮耀?不蠻您說,我小時候剛學網球時,也曾有過這樣的幻想夢想。
如今只能遠遠忘著中央球場
拜訪後的印象
雖然只是去了倫敦及近郊,停留時間也不過兩星期,或許一些觀點不見得完全正確,卻是我觀察後的新印象。或許對於「英研究」我的印象還是沒有變,但其他很多的看法都變了。
現在我想到倫敦,就會想到許許多多的博物館,其中不少都是免費的!數量多還不是重點,展覽的品質才是讓人難忘的主因。
還有一個讓我難忘的是公園與綠地。即便在倫敦這樣的都市裡,面積廣闊的大公園到處都是。而且這些公園並沒有太多人工的痕跡,元素不外乎是綠地、大樹以及圍繞在身邊的松鼠與鴿子。簡單,卻舒服,雖然我造訪的時間為十一月,綠地依然無比翠綠,雖然已無百花盛開的景象,落葉與草地的搭配卻別有一番味道,銀杏葉的黃、楓葉的紅搭配青草的綠,真美。
還有一個讓我特別喜歡的部份就是歷史。講起歷史,英國怎麼跟中國或埃及、印度這些文明古國相比呢?一方面或許是因為過去沒有特別注意,反而特別覺得有興趣;另一方面我覺得英國的歷史保存得很完整,從羅馬人入侵之後的種種都很清楚的呈現,非常真實而豐富。比如說,在倫敦博物館中有關於英國從冰河時期到現在的介紹,在羅馬人入侵時期所建造的城牆遺跡,就在眼前──大片窗戶外,活生生的呈現在參觀者面前!許多類似這樣的地點,都是不用錢的。
倫敦塔(Tower of London):此地見證了大英帝國的整個歷史
巨石陣(Stonehenge)
如果是兒童,更會有特別的免費導覽行程,我相信在這麼豐富的環境下成長,無論是藝術、歷史、文化、科學,兒童都能獲得潛移默化的薰陶,培養出真正的人文素養。這不僅是環境因素,更重要的是制度面的影響。我在倫敦期間,到處都可以看到推著嬰兒車的家長,加上我外甥在英國幼稚園與其他兒童、家庭的互動情形,我更加確認這是個對兒童非常友善的環境。
在英國及許多北歐國家,社會福利非常好,生養小孩並不花錢,反而有機會賺錢。也因為如此,在英國有許多沒工作的人反而生了許多小孩(據說中亞回教國家的人生最多),高收入者卻生得較少。這或許又會帶來其他的社會問題。但我真的覺得,以台灣現在這種過低的生育率,真的該效法一下別人的一些作法。(不是給個三千塊補助就了事的那種作法......)沒錢!?選舉少花些錢吧......
族群融爐
現在要我定義「英國人」,我還真的有點迷糊了。當我搭乘倫敦地鐵,車廂裡所見膚色,有白有黑有黃有棕,根本是什麼民族都有。據說倫敦的外來移民多達四成,這數字真的很驚人。即便是路上看到的白人,或許也是來自歐洲其他地區。所謂的英國人,已經不是我以前讀到的平均身高182的人種了。
當然,我相信種族歧視的現象必然還存在,但從外甥幼稚園裡各種顏色的小孩打鬧在一起,路上進行校外教學的學生隊伍不同顏色的學生手牽手走著、沒有同樣顏色聚在一起的現象看起來,我覺得英國這方面是有下功夫努力的。
很多事情真的是要親身去體驗才有感受。不過許多出國的行程只是到著名景點走走,無法真的「看見」。在倫敦旅遊,你可以真的去體驗,不是專門為了觀光客呈現出來的東西,是真真實實,生活的一部分。這是我最欣賞的地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