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一般人,我沒那麼愛玩電玩。會讓我稍稍沉迷的多半是像魔術方塊、小精靈、Zoo Keeper這類小遊戲。高中時班上流行起RPG遊戲三國志,許多同學上課都在聊這些,雖然我曾經稍微嘗試一下,或許不夠深入的關係,始終沒能感受到其趣味。線上遊戲興起時我已成年,曾在網咖上網、看見一群玩線上遊戲同時口中不停發出髒話的少年,厭惡感非常深。或許是潛意識的排斥,一直沒有嘗試這些讓許多人瘋狂的遊戲。

但不可否認,遊戲容易讓人全心投入。在遊戲的時候,時間過得飛快。常常想,如果讀書或做其他正經事也能像玩電動一樣,那做什麼都會很強。

文章標籤

陳晉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段演講很震撼。尤其是講者Mick Ebeling最後講的這句話:

If not now, then when?
If not me, then who?

講者不是個工程師,可是在毫無頭緒及太多資源的情況下承諾了一位漸凍人藝術家Tempt,要讓他能再度與人溝通甚至作畫!這場演講就是整個過程。最後,Mick Ebeling找到幾個志願的高手,利用開放原始碼的軟體和極便宜、隨處可得的材料製造出EYE WRITER,讓Tempt真的再度作畫!(有關EYE WRITER的影片可以在Ebeling創立的NOT IMPOSSIBLE FOUNDATION網站中找到)

文章標籤

陳晉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次在Amazon買書,觀看自己有興趣的書籍介紹之餘,旁邊都會列出各種相關書籍。我會買的原文書多半是大腦、網球、程式設計方面的,Amazon網站就好像一個超級店員,推薦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書。因為這些的確是我關心的,很容易就點下去,加入購物車......講好聽點,這是CRM,但卻剝奪了想與某本書偶然邂逅的巧合之遇。(在Amazon、博客來與書的相遇是安排好的......)

每天上Facebook查看朋友的狀況、提供的一些連結,如果沒有逐一追蹤,最後可能會發現浮在最上面的訊息都是些常見面孔, 某些朋友也po了訊息,但不專程去找根本連映入眼簾的機會都沒有。「人氣動態」的設計邏輯為何呢?

網路是個好工具,它的確可以帶來完整的資訊,使民主機制更上一層樓。這段演講的講者Eli Pariser卻提醒我們,要小心網路的「過濾氣泡」,他舉出不同的兩人在google搜尋相同的字眼「埃及」,出來的結果卻南轅北轍。我們以為搜尋到的是不帶任何價值判斷的訊息,結果我們可能只是活在被過濾的氣泡裡。

文章標籤

陳晉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漫畫《抓狂一族》的主人翁小鐵超愛上學,連暑假都跑去學校上學,瘋到暑假都快過了才發現不必上學!難怪這些日子都碰不到同學......

這種情節除了讓我哈哈大笑,我壓根就不相信這世上有如此喜歡上學的小孩。我自己小時候就對上學這件事有點排斥,尤其是放假結束後的上學日。

女兒樂樂幾個月前滿三歲,智力發展來到一定水準,白天到保母家除了看看巧虎,玩玩拼圖、玩具,似乎有些無聊了。保母家除了弟弟哈哈,另一個小孩小她一歲有餘,缺少與同齡兒童的互動,也是我擔憂的一點。於是,就在樂樂滿三歲的那個月,我們找了家幼稚園,樂樂終於進入寶寶組,上學去了!

文章標籤

陳晉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學習是什麼?我想可以有許多定義。但是對我來說,學習最根本的意義就是神經元連結的改變。神經元之間一旦產生新的突觸、釋放出多巴胺,快樂的感覺也跟著產生。

也可以說,學習就是一種改變。

大腦改變的能力稱為可塑性。在兒童時期,改變的確比較容易,甚至有不少能力只要一過了所謂的關鍵期,就不容易取得。但是,老狗並非變不了新把戲。熟齡的大腦同樣具有可塑性。甚至,中風的人也一樣可以改變。

文章標籤

陳晉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會動的清明上河圖.jpg  
圖片取自特展官網

 

清明時節一早,我帶領載著木炭的驢隊,穿過一片光禿禿的樹林,正前往當時全世界最大、人口多達百萬的城市──汴京(今開封)。一旁村莊,孩提們正在嬉戲;前方蒼勁的楊柳一株株立在汴河畔,美麗景色讓我忘了趕路辛勞。

 

我陸續與進城的轎子隊伍相遇;也與正要出城掃墓的隊伍擦身而過,然後來到熱鬧的碼頭。碼頭停滿二十多艘可載重萬石的大船。這些木船雕工精細,承載著木材、糧食,或剛抵達、或將前往另一個碼頭。繁榮的景象讓我這鄉巴老大開眼界!

 

陳晉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樂樂與哈哈玩水   笑得花枝亂顫

有些朋友已經生了一個小孩,或許正在考慮要不要來個老二。這時如果問我意見,我應該會提醒他千萬要想清楚。不是我持否定答案,只是身為朋友,我必須發揮「友直」精神,點出一些事實。

首先,第一項難以反駁的事實是:人們是健忘的。距離第一個孩子的出生可能不過才一兩年,我們卻忘記才經歷的辛苦,只留下美好的部份。我們忘了如同地獄般無止盡的睡眠不足;我們忘了出門遊玩必須全心放在孩子身上而不再想出遠門的束縛感;母親們更忘了痛苦指數高到破表的分娩之痛、脹奶之痛。明明在這些事情發生的當下,沒人想再生第二個的。

文章標籤

陳晉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憂鬱、躁鬱,到底要到達什麼標準我們才會被判定有這些心理疾病?

其實,這個標準不應該像是個開關似的臨界點,每個人的狀況多少都有些差異。換個角度來說,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憂鬱、狂躁的傾向,差別只在於程度。

文章標籤

陳晉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首先要介紹這位奇特的講者George Dyson。他有位赫赫有名的天文物理學家的父親: Freeman Dyson(著有《全方位的無限》《宇宙波瀾》等書),但他很年輕時卻在加拿大卑詩省過著住在樹屋、打造獨木舟的自然生活。有關這對父子的描述在《太空船與獨木舟:戴森父子的傳奇》一書中有深入描寫。George Dyson現在依然持續他打造獨木舟的事業,但也同時進行他對科學歷史與科學哲學的研究與寫作。所以在TED的介紹中才稱他為科學與未來的歷史學家與哲學家。我最近正在翻閱以前買的書《電腦生命天演論》,作者正是George Dyson。

文章標籤

陳晉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隔了超過三十年,我已經記不大清楚那次考的科目是哪一科了(生活與倫理?),但小學二年級的那次月考錯的唯一一題卻如此鮮明存在我的記憶中。不僅是題目,還有老師訂正時的模樣、我的辯解、以及媽媽笑著對別人訴說這件事的畫面。

那是一題是非題:晚上睡覺時要把窗戶打開。

這題真是太簡單,我充滿信心地回答了──X

文章標籤

陳晉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